在這個後PC時代的設備,使用者感受是所有設備的中心和重點,凌駕於一切之上,要比PC更容易使用,更依賴用戶的直覺。蘋果公司不需要在規格和功能上與他人競爭,在蘋果公司眼中,這不會再有關於CPU、內存大小這些「硬件」式的比較,蘋果公司只需要用行動來證明,使用者得到的是良好的體驗,使用者日後購買產品時,只需考慮一點:這個東西能否簡單便捷地把事情做好,而不再理會硬件的標準和系統的所屬。比拼硬件規格和速度是PC時代的行為,現在已經是後PC時代,硬件將不再重要!
喬布斯認為PC不再統領世界,而未來幾年領導整個世界的將會是其他的產品,例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。當然,總會有人不同意:
惠普個人電腦全球業務總經理James Mouton強調,如果你在大學,那麼完成作業的第一台計算設備必定是PC。人們與信息互動的方式雖然發生了改變,但如果手頭的任務是內容創作、商業辦公或深入遊戲,那麼PC仍然是不可缺少的。注1
但你無法否認的是,自iphone面世已來,城市人的個人習慣發生了重大的改變,很多人上廁所時不是拿著報紙或雜誌,而是拿著手機切水果,或者是推銀仔。
在後PC時代,平板電腦們不一定會取代PC,這個也未必是PC消亡的年代,不過PC在大部份生活中,慢慢退出主導地位,人們會使用不同的隨身設備享受無所不在的網絡應用,人們可以一天不用電腦,但不可以一天不用手機。
自從2010年iPad面市以來,在2008年和2009年火熱的netbook不再受到人們重視,人們彷彿找到能取代傳統電腦的設備。在ipad發佈之初至今,手提電腦=辦公,iPad=娛樂的概念慢慢在消費者觀念中形成。當時,蘋果公司強調你手中的ipad,是閱讀資訊的最佳設備,而不是創作的最佳工具。就像前兩天才在本港開賣的The new ipad為例,它與上一代ipad2相比,樣子沒有改變,而硬件的升級,主要是圍繞著使用者體驗來去做,例如升級顯示屏,將小小的9.7”屏幕換上「令人髮指」的2048x1536 ips顯示屏。要知道,我們很多人的手提電腦,還停留在該死的1366x768分辨率上……
顯示屏的升級,亦是後PC時代精神的一大體現。The new ipad和ipad2相比,cpu速度沒有改變,若以蘋果公司的技術,將cpu速度提升一兩倍不是太大的問題,但問題在於,現階段提升cpu速度,相對來說沒有更換顯示屏更能改進使用者的體驗。說個簡單的例子,cpu速度的提升,很可能只會使開啟網頁的速度快1-2秒,沒有革命性的改變。但更細膩的顯示屏,用家隨時都能感受到,特別是會用ipad來看相片或者是看影片的人們,更能感受到The new ipad為他們帶來些甚麼。這就是蘋果公司在後PC時代的產品哲學,在刀口上加以改進。
注1:http://tech.qq.com/a/20120308/000267.htm
舊文連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