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2日晚,從香港電視新聞節目傳來60年代末70年代初,內地最流行的歌曲之一「學雷鋒好榜樣」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為什麼消失了近三十多年的歌,現在又重彈?從雷鋒逝世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十年了,記憶随着時間的流逝也漸漸淡忘,想不到如今,在香港又重新听到這首曲子,不如讓時光再倒流五十年吧。
雷鋒,原名正興,1940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簡家塘(今屬望城區)。7歲,成為孤兒。9歲,即新中國成立那年,參加了兒童團,擔任兒童團團長。14歲,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。16歲,第一次被評為工作模範。17歲,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20歲,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。22歲,即1962年8月15日,雷鋒在遼寧省撫順市,在路面指揮戰友的軍車倒車期間,遭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擊中頭部,導致顱骨損傷及腦機能障礙殉職。
從以上「幻燈片」似的介紹,可以看出什麼?雷鋒短暫的一生與政治一直是有關的。在當時,可稱為是典型的工農兵。而對他的介紹中,人們無從知道他的學歷。印象中,當時,雷鋒被捧為英雄,捧為榜樣,而且,不論是在小學,或是在中學,不論是在課內,或是在課外,人們的言行和思想皆强行以他來做標準,因為,當時的人實在沒有什麼可選擇。
![]() |
圖片轉自網絡 |
事隔多年,舊事重提,頗有頭腦的人,開始發現有的事情不是很對,疑點重重,漏洞百出。例如,當時,雷鋒是個普通的士兵,做好事的瞬間,身邊為何總有一名攝影師在場並且拍攝下來?雷鋒給傷病員送月餅和扶送大娘的照片,他做好事為什麼還附有照片?很明顯是有人「導演」出來的。据說曾參與《雷鋒的故事》創作的軍隊攝影記者張峻表示,有關雷鋒照片,有些是由他「補拍」,這些「補拍」照片是根據報導雷鋒的一些文章和所謂的文學作品憑想像而產生的。然而,這些照片卻給人有「做假」的感覺,例如白天打手電筒看《毛澤東選集》等等。
俗話說偷吃記得擦嘴。倘若雷鋒是導演出來的故事,當時為何不把這場戲演得象樣的、演得逼真和自然的?讓後世當成笑柄,使當時人的心靈上受到創傷,遭現時人一番的臭罵等,其效果實不堪設想。現在,國內除了這樣素質的榜樣,難道就沒有其它新的可言?難道好人好事都死光了嗎?真值得反思。
部分內容參考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