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

從紅包談起







圖片取自網絡
      

每年春節前夕,長輩們要做的一件事,就是到銀行換新錢,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、500元及1000元,目的只有一個,派紅包。


每年除夕晚餐後,家長便派給孩子們紅包,即壓歲錢,希望把祝福和好運帶給孩子們。


在香港,是已婚人士發給未結婚的親友,也稱為「逗利市」,有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、未婚媽媽或爸爸、以及未婚的中老年人士亦會派紅包。在大陸,派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和朋友之間。在臺灣,派紅包是二十一、二歲左右、已經出社會之人士派給二十一歲以下未出社會的後輩。


有些地方,新年派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,例如派紅包給隔壁居家的孩子或普通交情的同事。有的機構,都會向所有員工派一封「開工利是」。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或上司,一般亦會派紅包給同事或下屬。此外,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,派紅包給大廈的管理員、保安、助手、或酒樓服務員等。按中國傳統文化習慣,紅包內要放多少金錢,通常與雙方之間的交情是成比例的。


今年初一,我按例把紅包放在口袋裏,準備出門時給我大廈的管理員。可是下樓一瞧,大廈的管理員竟換了人,大門旁站著一個從未謀面的穿著制服的男人,這時,我放置在口袋裏的手立即把紅包放下。這是什麼回事?平時經常同我打招呼的、幫我開門的管理員王老伯怎麼不見?他是否病了或者休息或是其他原因?前幾天我碰到 他,記得他告訴我,初一他會上班的,可是現在怎麼不見了……怎麼辦?要不要派紅包給陌生的管理員?然而我從不認識他呀,倘若無緣無故派紅包給他,似乎有點不妥,想了想,決定等管理員王老伯上班後,把紅包親自交給他,答謝他過去一年為我們所做的一切。


有位親戚,打破常規,不管雙方之間的交情如何,全部紅包的金錢皆放一樣的港幣20大元。但是當親友給她的孩子是大紅包時,而她回謝親友的孩子是小紅包,久而久知,有的親友心中不免有些怨聲,可這位親戚卻想,紅包的大小並不重要,重要是利利是是,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。不過以後,親戚們再沒有人肯和這位親戚做這「虧本生意」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