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

本周亂噏

大家好!


又開學喇!相信大家都好唔捨得個假期,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,筆者以為今日都係假期,冇返到學!卡卡!真係快樂不知時日過,假期永遠是美好的!

好啦!開學喇!呢度都會繼續俾大家一個平台「發噏瘋」,呢度永遠開放俾大家紮駐,唔講甘多,大家睇下今個星期有咩亂噏先:

1.全城六合彩
2.港人、內地人
3.你覺得chok峰怎樣?你估佢可蟬聯幾多屆亞太男歌手獎?幾時可拎埋最受歡迎男歌星獎?(純粹娛樂)
4.習慣
5.財爺的預算案

唔岩噏,歡迎你噏其他。

蝗蟲

       不知從哪時開始,部份香港人漸漸歧視大部份的內地人,認為他們就像蝗蟲般侵蝕着香港。有時候,我會不自覺地與「內地人」劃清界線,恥於與那些讓小孩就地大小便、在交通工具上吃東西、甚至不惜一切為其爭奪居港權的「內地人」為伍。看着這些新聞浮現,就好像看着五千多年豐厚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陸沉,吾心沉痛不已。


        其實這些「蝗蟲」現象,不只在香港出現,在內地也屢見不鮮。在鄉下我家本有祖屋一棟,後因舉家來港而獨留空屋三層,有人隨即租入,但每次由港回鄉只能收得微薄租金,後租客更逃之夭夭。沒辦法只能租予某遠親,這家人竟租出自己的房子收租,但甚少給予我家租金,橫豎收不了租金,無奈之下我家以賤價售出祖屋。前陣子回鄉重遊祖屋,看着熟悉而陌生的環境,一幕幕兒時生活情景油然而生,悲歎不已。另外,從朋友口中不時也會聽到被所謂大陸親戚強行瓜分祖業家產的慘事,聽慣了也沒有什麼感覺。


        到底我們中國人的素質如何?我不禁思考。內地人在部份香港人眼中是卑鄙不堪,在外國人眼中更是不值一提,說了罵了其實有辱身份、有辱國體。一些人有意識地把內地人獨立於中國人,以免連自己也罵上了,但香港與內地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任誰也理不清。身邊的朋友不少是內地移民,初來乍到時別說英語,連廣東話也說不准,但憑着努力學習,少理他人嘲笑終能融入學校與社會;其父母親縱有申領綜援的,一旦子女有自理能力也不願靠政府,社會上許多低層工作無處不見其蹤影,試問蝗蟲何在?而自問是純正香港人的,不妨向上數幾代,看看自己有沒有沾染少許「蝗蟲」味。行筆至此,只想說句:「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」若果自問是大善大德的人,應該做一個好的楷模,讓所謂的「蝗蟲」知道什麼叫做素質,若別人做錯了只管罵,那和向隨地吐痰的人身上吐痰做法何異?古人講修身立德,香港人,是時候發揮這種精神了!

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

「香港人是狗」有感


   
     「孔教授事件」成為近日城中的熱話,引起大家的不滿。
      如果香港人是狗,內地孕婦為何千方百計爭取來港生小孩?難道她們想當「母狗」?那麼她們的「bb」不就是「小狗」麼?國內同胞稱我們為港澳同胞,如果香港人是狗,中國同胞豈不也是「狗」?既然大家都是中國的一份子,為何要針鋒相對呢? 

  我們的祖輩多數都是由大陸移民到香港定居的,香港有今天的成就,他們的汗馬功勞是不可抹煞的。但是「狗」可以做這些事情嗎?孔教授指責香港人的質素例如在公共場合的秩序、好行為等都是依靠法律來維持。其實香港人的文化質素和公共秩序,由香港殖民地到現在,都已經固定成形了。大部分香港人均亦顧及周遭的感受, 也很尊重他人。例如在排隊買東西或是乘車的秩序上,懂得自律、禮讓的重要,這是香港人的文化特質。相對來說,大家都知道中國內地的人民自律的意識其實是很薄弱的,從他們來到香港旅遊的情況是可以看到的。例如在公眾的街道、地鐵上可以讓他們的孩子隨處大小便,大聲呼叫、「插隊」等,這些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,使人厭惡極了。我們只能說這是因為大家地域和文化的差異,導致大相逕庭,產生莫大的對差才會這樣。彼此包容是很重要的,彼此尊重才能 活在這共融的世界裡,如此便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紛爭。

詳細新聞內容可瀏覽:北大教授辱罵港人是狗

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螞蟻?蝗蟲?人?

  網絡的便捷使人容易看到別人的所思所感,言語的交流有感染力,網絡文字亦是。看到了友人的面書,偶爾轉過來給大家看看:
有朋友告訴我 有一夜他夢見看見一隻一隻小螞蟻在洞口外排隊
小螞蟻都要經過一個量身關卡 有足夠高度 才能出去洞口
他說 看呀在我眼裡 每隻螞蟻 其實都一樣 量什麼
開到荼蘼花事了 我們原來都一樣 罵什麼
互相指責不如互相包容

「每隻螞蟻 都有眼睛鼻子 牠美不美麗 
偏差有沒有一毫釐 有何關係*」... ...
王菲
《開到荼蘼》 
  有人以身為「滅蝗隊長」而自驕,高唱《蝗蟲天下》而自傲,你看看蝗蟲,其實是甚麼樣子?不知道!你可以用100個方法去形容它嗎?不可能!這個年代是品評蝗蟲樣子的年代,觀念與角度,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。 
  看了友人的說法,其實有點自慚,你心底裡不是和他們一樣嗎?高唱別人是蟲的同時,你又有甚麼權利去反罵人是狗?說得乏力的時候,已經豬狗不分。
  如果包容不能的話,輕鬆走吧!至少你做了。為何要弄到自己如斯這樣。

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

夜巴




  自從馬鐵在我家附近建成以後,搭巴士的次數可以說是越來越少,今天往友人的家,搭上了久違的巴士。

  衝衝地吃了幾口飯,加上趕時間而追車,上了車後,肚子愈攪愈痛,看了看書已堅持不到,是有點餓嗎?可能是。是不慣了坐車嗎?也許吧。好不容易完成了車程,衝衝的和友人會合。

  回程的時候又是巴士,但我挺享受夜搭巴士的感覺。

  夜程的巴士適合胡思亂想的人,望著窗外的景色衝衝的飄過,腦海中的思緒與窗外的景物完全搭不上調,「懶深情」的思緒萬千,以為自己是個失戀的人;飄過商報的標誌,啊!原來這個報館座落在這裡;廣告牌的字句又令你想東想西,擾亂原有的思路,「乜原來許冠文有棟篤笑?」,是慈善的只得一場,不過賣剩$380、$480的門票,失望!楊千嬅新大碟宣傳字句又挺有意思--「我說有風便有了風,我就從這裡飛起來」......這個叫呼風喚雨,那麼的自信瀟灑俱霸氣,可能嗎?

  腦海胡思亂想的東西還不少,忽然響起手機的鈴聲,提示要清醒一下。

幸福是那麼的近



        不知不覺原來已經到了這個年頭,突然覺得自己很幸福,可以擁有這一個家。


       看到媽媽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動力總是沒有停止對這個家的努力,付出、付出,還付出......

好像已經支付了他往後應該付出的力氣一樣,但是他以後還可以停憩,可以得到應得的回報嗎?我總是不明白他那麼有責任感去擔起這一個家,她那種愛是那麼大,是否每一個為母都是這樣的呢?相反看看自己為了工作、學業、 愛情。 似乎已經變了,不再像已經以前那麼愛這一個家,付出也少.........也就是他要為我們付出也要多出一點力,可能不是一點而已,想來自覺慚愧,只是偶爾買一些衣物或是什麼的就可以讓她開心上一個星期,是那麼的開懷,如看到年輕的她。這個新年,我看到媽媽穿著我買的衣物,覺得她特別漂亮……


        媽媽是上帝創造在這世上結構是複雜,最有力量,卻最簡單不過的生物。真的希望自己可以為這個家付出更多,直到我離開那一天……

是不是還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 今年的新年,自己的心態總是不和以往的不一樣,可能是家庭狀況不同了吧!所以看什麼也有不相同的角度,想想是不錯的。


        今年的領悟:香港人總是不能享受新春的喜慶。是因為新年的花費高、利是錢造成壓力,令香港人不能喘息?是因為繁複的打掃、清潔,增加了他們的困擾?是因為客套的說話,虛偽的拜年,讓人不感到煩嫌?似乎新年也帶來不少垃圾印象,不中用的記憶,對人某些香港人也是一種折磨……


       其實最可悲的不是以上所說的,而是現代人的心態......小孩子把拜年看作為收錢的代價,成人把送禮的大小、多少變作身份象徵,人情愈大身份愈是富貴。究竟新年的真義是什麼呢?假若新年是為了人情、錢財,何必有春節呢?「新年、新年」故明思意去舊迎新的意思。一家盡心盡力去打掃家居,把所有不需用的都除去,也僅僅記著,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,愛惜這一個家;也從中學會互相合作,享受一家人共同為了一件事努力的快樂和成功感.........


       拜年是一個親友彼此聯絡感情的好機會,增加關係的認識,讓孩子們明白尊敬長輩的重要,也可令親情融入家家的心中,愛在此留住,流注.......


      總括來說,新年是一個愛的新開始,值得歡喜快樂的日子,是享受不是苦惱。概然錢是要花,何不快快樂樂,爽爽快快地花呢?年總是要拜,何不親親愛愛地拜呢?
苦花與樂花,只是一線之差...........


      懂得愛就是享受,懂得享受才是真快樂。

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

瑞獸出巡

       新年給人的感覺總是熱鬧的。辛苦一整年,終可在寒冬裏聚首一堂,探探四散的親朋戚友,聽聽熟悉而陌生的聲音。新春裏,總算是歡笑多於欷歔。今天隨父親進西貢僻地拜訪親友,我的印象中,西貢滿街是狗(這年頭,說「狗」字還是要小心點)。在此居住的洋人不少,洋狗自不會少,多是可愛的也有健碩的,街頭吠而街尾呼應,時而追逐抓玩,煞是熱鬧,但煞風景的是狗糞味太重。這兩天不時有綿綿細雨,沖刷大街小巷,空氣甚是清新,令人心曠神怡。


       坐在近岸的某間海鮮酒家吃東西,東西不怎樣好吃,就是賣得貴,平時的價錢已叫我此等蟻民吃不消,更何況是免疫於一切優惠的公眾假期。不過肚子餓總得吃,新年的熱鬧氣氛總叫人大方,可幸的是能在現場欣賞免費的餘慶節目,「舞獅」和「麒麟舞」。前後兩個武術團體挨家挨戶地「造訪」食肆,不太專業,比起小時候在內地看到的多幾分「做SHOW感」,隨意的舞動,為的是微薄的打賞,外國人看得特別起勁,又拍照又拍掌,感受異國風情。冬日裏,看着顏色絢麗的兩頭瑞獸四處游走,鑼鈸嗩吶與鼓聲協奏,所到之處人頭湧湧,縱使帶幾分商業氣味,亦為這個寒冬添幾分暖意。

一團和氣


前兩天應牧師的邀請,一直找「一團和氣」的暉春,希望能在今天講道時用上。我真的很認真呢,上了很多網頁尋找有關圖案、照片,還没有幾張合心意的,差點要到店鋪買來,自己影幾張相,希望完成任務就好。
「一團和氣」的字意、暉春、菜譜等有很多不同的內容。「一團和氣」又是一幅著名的中國畫,明朝朱見深的作品,畫狀似彌勒佛,細看又為三人,環抱一起,和諧慈祥。早年林子祥(George Lam) 也唱了一首名為「一團和氣」的歌,由他作曲,潘偉源(Poon Wai Yuen)作詞,Tony A編曲。「一團和氣」意思是指一片祥和的氣氛,往往用來形容一個人態度和藹可親。原來這也是個典故,見於《二程集.河南程氏外書.卷一二.傳聞雜記》,形容宋代理學大儒程顥侍人態度和藹可親。「一團和氣」現已是人們常用的成語,寓意人和,以和為貴等等吉祥的意思。
功課、工作、裝修等各樣忙,很容易有小磨擦,無論怎樣,大家分工合作,開心做好各樣事情,就可以「喜氣洋洋,一團和氣」過新年,還有幾天的假期享受呢。在此恭祝各位新年快樂,一團和氣。

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

下一站.大學

「大學站」改名「中大站」 港鐵:手民之誤


 

一個站名都要爭餐死?對於我這個小市民來說,最重要還是「方便」二字,一個沿用了接近四十多年的站名,說改就改,多餘的事港鐵還做得不夠少嗎? 

如果修改,所有的交通接駁指示都要修改,美其名就是為了避免站名重複,實際上還是為了爭那一點點的名氣,你改了,我都是照樣稱作大學站,有這麼多時間去想名字,不如花些精神去想想如何改善港鐵的連串故障問題。

一個站名最重要的還是要「利民」,由那個名字即時想起那個地方的風貌,動輒說修改就修改,要市民習慣的確不時一時三刻的事。其實港鐵有些站名都教人莫名其妙,好像「康城站」,莫非同日出X城有關?「奧運站」,我以為是指奧運場地,原來不是。

春聯



表弟婦於 January 21, 2012從美國加洲發來了一封電郵:
今日心血來潮作春聯壹對 給父老鄉親賀年
騰龍千姿吟(1)歡
萬物天雨霖(2)甘
橫批單一個字 好(3)
注:
(1) 龍吟方澤,漢張衡《歸田賦》:「爾乃龍吟方澤,虎嘯山丘。」
龍吟指聲音非常讓人震撼並較為低沉,但是這聲音很有韻味,且很能夠感動人的內心。龍吟是一種非同尋常的聲音,不是一般人或普通事物隨便就能發出來的。是形容在很好的處境中,大有作為的意思。
(2)沛雨甘霖,明無名氏《四賢記》第二十八出:「情濃意長,情濃意長,沛雨甘霖,憔悴生香。」比喻恩澤深厚。甘霖是充足而甘美的雨水,
含風調雨順之意,且生機盎然。
(3) 龍吟如此之歡, 天霖如此之甘,好個千姿天雨!

圖片取自網絡

春聯是春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活動。記得有一年,新春期間,司徒華先生曾在我家附近為居民揮春。那么何謂春聯?它的源流?它的流變?
春聯是對聯的一種類型,主要的思想內容是,除舊更新,人壽年豐,抒發新年願望等。春聯源於桃符,所謂桃符,《淮南子》曰:「桃符是用一寸寬、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。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、鬱壘二神的名字,懸掛在門兩旁。」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——左神荼、右鬱壘。掛桃符本意是驅鬼避邪,貼神荼鬱壘也是要守護家宅安寧。到了西元七百多年的五代,蜀後主孟昶(919-965)親寫「新年納餘慶,嘉節號長春。」這是中國第一副有文字記載的春聯。到了明代「桃符」才變稱為「春聯」。據明代文人陳雲瞻(-1623)記載,「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。帝都金陵,除夕前勿傳旨,公卿士庶家,門口須加春聯一副,帝微行出觀。」朱元璋(1328-1398)不僅親自微服出遊,觀賞笑樂,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。
逐漸地,春聯的時間延伸了,春節立春及元旦貼的都算是春聯。春聯的空間延伸了,從皇宮到宅院和百姓。
明‧朱元璋
賜屠戶春聯
雙手劈開生死路;一刀斬斷是非根。





 


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

從紅包談起







圖片取自網絡
      

每年春節前夕,長輩們要做的一件事,就是到銀行換新錢,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、500元及1000元,目的只有一個,派紅包。


每年除夕晚餐後,家長便派給孩子們紅包,即壓歲錢,希望把祝福和好運帶給孩子們。


在香港,是已婚人士發給未結婚的親友,也稱為「逗利市」,有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、未婚媽媽或爸爸、以及未婚的中老年人士亦會派紅包。在大陸,派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和朋友之間。在臺灣,派紅包是二十一、二歲左右、已經出社會之人士派給二十一歲以下未出社會的後輩。


有些地方,新年派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,例如派紅包給隔壁居家的孩子或普通交情的同事。有的機構,都會向所有員工派一封「開工利是」。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或上司,一般亦會派紅包給同事或下屬。此外,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,派紅包給大廈的管理員、保安、助手、或酒樓服務員等。按中國傳統文化習慣,紅包內要放多少金錢,通常與雙方之間的交情是成比例的。


今年初一,我按例把紅包放在口袋裏,準備出門時給我大廈的管理員。可是下樓一瞧,大廈的管理員竟換了人,大門旁站著一個從未謀面的穿著制服的男人,這時,我放置在口袋裏的手立即把紅包放下。這是什麼回事?平時經常同我打招呼的、幫我開門的管理員王老伯怎麼不見?他是否病了或者休息或是其他原因?前幾天我碰到 他,記得他告訴我,初一他會上班的,可是現在怎麼不見了……怎麼辦?要不要派紅包給陌生的管理員?然而我從不認識他呀,倘若無緣無故派紅包給他,似乎有點不妥,想了想,決定等管理員王老伯上班後,把紅包親自交給他,答謝他過去一年為我們所做的一切。


有位親戚,打破常規,不管雙方之間的交情如何,全部紅包的金錢皆放一樣的港幣20大元。但是當親友給她的孩子是大紅包時,而她回謝親友的孩子是小紅包,久而久知,有的親友心中不免有些怨聲,可這位親戚卻想,紅包的大小並不重要,重要是利利是是,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。不過以後,親戚們再沒有人肯和這位親戚做這「虧本生意」了。

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春節是小孩的


       我常想:「節日是屬於小孩的,尤其是春節」不是嗎?誰不想第二天被小孩拉着雙腿逼問聖誕老人的下落,做父母的前一晚就要乖乖地把禮物放進襪子裏;誰不想讓隔壁的小孩出trick,那就乖乖地出糖treat他們吧!紅當當的利是封,誰人不愛?結了婚的人不太喜歡吧?雖然我相信很多大人都是真心給小孩一點額外零錢,但有多少人知道給紅包(說壓歲錢更準確)是為了給小孩壓邪「祟」(與歲諧音),祝福他們平平安安過一歲?又有誰會把紅包放在小孩的枕頭下,讓他們「壓一壓祟」?算了,大人只顧給紅包,小孩只顧逗利是就是了,反正很多節日已經公式化,就像上茶記叫個例餐,儀式儀式、意思意思一下算了。
 
       小孩子收利是是真開心,小時在鄉下逗利是,嘴巴要沾點油說亮話,收到利是後先點算紅包數量,再以有限的算術能力計算總額,收到十塊會記得那人,收到一塊會狠狠地記住那人,數了再數,算了再算,生怕自己算少了……腦海突然浮起一張小小的奸笑臉。而像我現在這種不是小孩也沒結婚的人,收起紅包還真是有點慚,收了也覺有點鷄肋感,廿九晚給了老媽一千塊過年,她年初一循例也包了一封「一百塊」給我,我放一旁就是了;去朋友家,朋友的親戚剛好上來,見我這路人甲,不慌不忙地從指定的一格衣袋裏抽出一封利是,我循例說聲恭喜發財,也好,十塊錢夠我搭車回家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
      春節,讓小孩開心開心吧!

寂靜年初一


      爆竹一聲除舊歲,每逢歲晚年獸出沒,古人總要燒起熊熊大火,再把竹子扔進火堆,竹因被燒心而發出「啪啪」聲,謂之「爆竹」。小時在內地生活,逢初一凌晨十二點大街小巷,「噼噼啪啪」的爆仗聲此起彼落,大人小孩大呼小叫,還是小孩的我們最興奮。「十二點」對於當時的小孩來說是一個禁忌,在上一輩的口中,誰還未睡就會被老虎叼走,就只有這一晚我們可以睜着眼看電光火石,側着耳朵聽機關槍掃射聲﹐實在振奮童心。
 
      現在的晚上十二點,不早,但往往是我開始「工作」的時間,夜闌人靜,最適合聽着鍵盤的「嗒嗒」聲。這年初一的凌晨,沒有爆仗聲,事實上我也十幾年沒聽過了,看着電視,又是汪阿姐、大王、志偉哥和一羣觀眾在此起彼落地倒數(可以齊d?),然後TBB送一些他們自以為很值錢的足金金龍給現場觀眾,讓電視機前面的觀眾艷羡一番。除了電視聲,就是隔壁家的電視聲,很吵,但我心情却平靜得很,這真是在過年嗎?……

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

年年新年

年  又過年......
這麼快又到新的一年
今日突然問問自己,上一年的農曆新年,又是怎麼過的?我死記爛記都記不起自己上年年初一做過甚麼,混沌地過活, 仿佛就是很多香港人的通病。


在香港過年,初一花車巡遊、初二煙花匯演、初三跑馬,夾雜那些許願、拜車公等等甚麼的,特定的節目,不同的人每一年都是做著同樣的事,如果每年的記憶都是裝載著這些指定的片段,確實難以教人記憶猶新。如果可以回鄉或外遊, 可能算是一種新的衝擊了。


小時候不知道聖誕節,心中最喜愛的就是農曆新年了。在鄉下過年的日子,也教我印象深刻,永遠是磨不掉的回憶。


新年成為兒時最喜愛的節日,第一,有額外的收入!親戚多,收利是也收得手軟;第二,美食眾多,狠狠地吃個痛快;第三,可以燒炮仗


吃完飯後,一大班小朋友手中都拿著一根香,地下有很多燒剩的炮杖仔,一根根的還可點燃,豈可浪費呢?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貝,用香輕輕點一下,炮杖仔跟隨「嘭」的一聲,驚嚇了不少弱小的心靈,不過也夠好玩的。


圖解:一根香和兩根炮杖仔 (畫功真是神乎其技,咔咔!)


大個了,少了回鄉過年,仿佛新年對於我來說只剩下兒時的炮杖聲,公式化的假期生活,都是睡覺最好!

本周亂噏

 每周主題
你唔知可以講乜?
唔緊要
我地每星期都會Set定一兩個熱話
等大家都可以就住不同的主題盡情噏,盡情講,盡情發洩!


本周熱話


1.新年
2.孔教授的香港人是「狗」論


唔想跟風,歡迎你跳題。





開張大吉

大年初一,新年伊始,亦都係我地網誌開張的大日子,在此先恭祝各位龍馬精神!心想事成!身體健康!步步高昇!事事順景!一本萬利!意氣風發........(得喇得喇,噏完未呢?!)

當然不少得恭祝我地個Blog~!(拍拍拍拍拍....)



Blogger 名為「發瘋」,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係呢度盡情講、盡情噏、盡情發瘋!香港人,起來咆哮吧!釋放你心中的所思所感。

柔情地咆哮
英氣的廢噏


統統歡迎你駐紮於此!






就住生活上的點滴、社會熱話,大家都可以係呢度盡情抒發,想講的你可以講,唔夠的你可以再講,亂噏廿四,講乜都得!


歡迎大家留言發文,多多支持!